今年的年終總結有點不知道從何說起。一年發生了很多事,但又好像什麼也沒發生。或者說,沒少工作,但好像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收穫。

年表

背景

去年給自己訂的計劃是,成立公司,正式開始做獨立開發,做精品向的小眾軟件。第一個產品不要做太大太複雜,主要是用來學習——不光要學習技術,也要學習做完 App 後的其他技巧,能盈利。

一季度:

二季度:

  • 迭代 1.2.0, 1.3.0, 1.4.0, 2.0.0, 2.0.1
  • 初步 ASO,“quotes”關鍵詞搜索排名進入前兩位
  • 分類排名進入免費榜前60

三季度:

  • 迭代 2.0.22.1.02.2.02.3.02.3.12.4.0
  • 迎來第一位付費用戶
  • 開始陸續收到用戶來信,開始基於反饋迭代 App
  • 嘗試在 Reddit 上發了一帖推廣
  • 體檢出了些問題,需要及時調整並複查
  • 參加了人生第一個文具展

四季度:

目標完成度 70%

● 公司
● 第一個產品
● 學習相關技術
◐ 學習技術意外的商業技能
○ 盈利


Quotes About Perfectionism

這是今年在看我最喜歡的 YouTubers 之一 Van Neistat 的視頻時,聽到的三段話。此後,我便時常拿它們來提醒自己。如果說這三段話是三種藥的話,那要一起服用才好。

完美主義往往被誤解為追求卓越,但它背後可能隱藏著更深層的問題。將完美主義視為一種「傲慢」,其核心在於完美主義者假設自己能夠或必須達到不可能的標準,而這種假設可能反映出一種過高的自我期望或對外界評價的恐懼。完美不應該是對自己的要求,而應該將它當作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,不是標準。況且,當你腦子裡被完美主義的思想盤據時,你便再無法全情投入地享受工作。當你每天很享受工作時,卓越和完美就會湧現出來。

我希望 blurrr studio 是一個專做「小而精工具」的小公司,「精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完美。這才時常需要提醒自己,如何正確地「精」。

Quotes About Perfectionism

這是在讀 Elon Musk 傳的時候,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之一。它透著一股聰明的蠻勁。就像手藝人告訴你,「擰螺絲,擰到擰不動就可以了」一樣,質樸、務實,卻又彷彿有些「因為只尊重物理定律而產生的挑戰世俗的智慧」。這麼說來,還有另幾個人也給我這種感覺,一個是 DHH,一個是摯友老包。

它給了我不少啟發,最直接的是工作上的。對於「一人公司」來說,多餘的東西可能是致命的。雖然我還做得不夠好。

間接的啟發來自於對這種智慧本質的理解和泛化。因為其實這種思想並不僅適用於「精簡部件和流程」。舉個例子,「如果我沒有明確地失敗,那說明我還沒有足夠努力地嘗試。如果只有10%的創業項目可能成功,那我的100次失敗案例在哪裡?」很巧的是,今天刷推,看到一個創業的推友寫道,2025的目標是100個失敗項目。不知道他是不是也經歷了類似的思考呢。

與父談話,大意:不需要什麼事情都要循序漸進(你需要有魄力去做你無法料想結果的事情)。

與妻談話,大意:可以別那麼保守(更大膽、更跳脫)。

我的童年不算美好,沒有太多安全感,再加上離家也比較早,一個人面對了青少年到成年的這段成長,所以骨子裡是一個想要求穩的人,喜歡步步為營。我對失敗是懼怕的。直到認識辦辦之後,我才知道一個很有安全感的人是什麼樣的。

年初的時候跟父親視頻時說到一些商業上的計劃,我主張從小項目做起,父親卻覺得也可以挑戰一下大的。這段對話經常浮現,我後來覺得,去做那些超出自己邊界的事情也許才是更對的選擇。理性地分析,不管成敗,大概率是自己在這見招拆招的過程中成長飛速,即便傷痕累累,殺不死我就沒事。

年末時跟辦辦聊項目的情況,回看這一年,雖然產品迭代了很多,但是市場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。雖然好像有很多淺表的理由,捫心自問,可能這一切都根源於「對失敗的懼怕」。我想到了去年寫的隨筆,那篇關於滑雪、游泳,和信仰之躍的。上一次躍下是在面對人生的大選擇上,我現在意識到我需要時常提醒自己,在每天的工作中也要勇敢地躍下。

Show Up Every Day

年初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規定,「不管怎樣,每天必須要有代碼產出」,並把 GitHub streak widget 放在桌面上,提醒自己今天是否對這個承諾有交代。於是就有了這個:

GitHub Streak

即便看起來有些天沒有 commit 代碼,但是通常這種時候都在做一個大功能,或者在做代碼以外的工作。

你不會一下就看到成效,但你得相信它是有效的。直到有一天,你也可以如肌肉記憶般一遍寫出自己要的代碼,或者也可以開始回答前輩和老師的問題,再或者 App Store 排名又前進了幾名。

「Show up every day」是每天堅持去做該做的事,無論是否有靈感、是否有動力。這種態度關注的不在於每天做到完美,而是通過日復一日的小努力,逐漸實現更大的目標。它是一種告訴自己「重要的是出現在戰場上」的信念,是對未來的承諾,是對自己的信任。

今年我窺見了這水滴石穿的能力,來年我會繼續在這一點上下重注。

「能力全面」既是天賦(gift),也是詛咒(curse)。

這是我自省時想到的。有次跟朋友聊天,他說羨慕我「全棧」,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(大抵是客套,畢竟我知道自己短板很多)。但這些年我對這個問題又有了一點新的思考。能力全面的人看似很令人羨慕,但其實有很多坑要躲。

他們容易任何事都親力親為。理由也很簡單,因為某某事看起來不難,自己可以做。他們或許覺得不自己做有點對不起自己的動手能力。他們有很強的單兵作戰能力。

然而我想,本著「不浪費天賦」的精神行事,可能是一種更大的浪費。我用天賦去做的事情,真的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嗎?我看過很多案例,事實上很多成事者並非能力全面者,甚至相反,他們沒有太多長項。但正因為此,他們不得不逼自己思考如何妥善分配自己有限的精力、如何跟其他人合作。

無論是否客套,當別人稱讚你的全能時,就是一個警告。

關於「草臺班子」,我見過兩種論調。一種是大家所熟知的,大抵是說,這世上各行各業,都是由各種「草臺班子」構建而成,從我們各自所處的行業就已經可見一斑。而另一種則是說「草臺班子」是對真正專業的、努力做事的人的不公評論。

在這個問題上我不站邊,因為我覺得兩個說得都既對也不對,把兩邊拼起來才是「草臺班子」問題的全貌。

過去一年我很感謝「草臺班子」理論,因為它支撐著我把一些「不可能」做出來了。「這個效果怎麼做」、「那個功能怎麼實現」,如果你意識到這些也都是像你一樣的「凡人」做出來的,那憑什麼你做不出來?「草臺班子」理論成了我對很多東西祛魅的靈藥。寫到祛魅,我忽然想到了 Steve Jobs 的一段採訪,它們有著同樣的內核:

我會對祛魅的「大神」不敬嗎,或者覺得他們沒什麼大不了嗎?我不會。事實上正好相反,我會對他們更具敬意。因為一旦你也效仿他們,經歷了一遍把人像從石頭裡一錘錘雕刻出來,你會理解他們,進而敬佩他們。

我很喜歡為我喜歡的開發者買單,購買他們的作品。一開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要這麼做。直到後來有一次跟辦辦聊天。她說她現在可以理解我為什麼即便不用/不玩,也要買那些軟件或遊戲了。自從她開始創作,之後又學習了一些編程知識,開始覺得那些軟件和遊戲來之不易。我想正是這種惺惺相惜,讓我對同是「草臺班子」、認真做事的人心懷尊敬。

2025

對2025,主要是修正那些做得不好的,並對那些實質有效的下重注。

修正:

  • 去年做的不好的主要是市場和推廣,明年要把50%的工作比重放到與之相關的工作上,再加上辦辦也會來幫忙,我對此是樂觀的
  • 提高迭代和試錯效率,發新品,找PMF
  • 盈利、盈利、盈利

重注:

  • 去年年初時,我只有5%的工作可以AI代勞,但到年末,大概有50%的工作由AI完成,這還沒算上用AI提速信息獲取的效率提升。十倍是相當可感知的變化。年初的時候還在想也許五年內可以打造一個AI創業團隊,現在覺得照這個速度,或許明年就可能實現了。AI給我帶來的效率提升是顯著的,明年我會繼續下注。
  • Show up every day,除了在產品方面,今年要進一步擴展到social/市場方面
  • 運動+節食